栏目分类
古茶诗解析 | 苏轼系列之六十五《送周朝议守汉州》(一)_西南_矫矫六_君子
发布日期:2025-07-06 20:57    点击次数:59

大家好!我是青牛君,热爱中国茶,倾心传世品。本文为原创作品,欢迎转载分享。本文包含:原诗/写作背景/注释及大意

原诗

《送周朝议守汉州》

苏轼(宋)

茶为西南病,岷俗记二李。

何人折其锋,矫矫六君子。

君家尤出力,流落初坐此。

谓当收桑榆,华发看剑履。

胡为犯风雪,岁晚行未已。

念归诚得计,顾自为谋耳。

吾闻江汉间,疮痏有未起。

莫轻龚遂老,君王付尺箠。

展开剩余74%

召还当有诏,挽袖谢邻里。

犹堪作水衡,供张园林美。

苏轼(1037-1011)

写作背景

本诗作于元佑三年(公元1088年)十一月。开封。苏轼时任翰林学士、知制诰,年52岁。

诗题中的“汉州”,为宋太祖乾德三年(965年)灭后蜀所置,是北宋时西南重要通道。北宋汉州大致涵盖今广汉市、德阳市、绵竹市等地。

诗题中“周朝议”,即周表臣,字思道。生卒年无考。进士及第入仕,历官于朝。以本诗推论,周朝议应年长于苏轼。本次苏轼送行乃是周朝议再知汉州。

熙宁七年(1074年)施行的榷茶法(茶叶官家专卖)虽然增加了国家赋税,但严重损害了茶商、茶农和地方利益,民心怨沸。以周朝议为代表的六君子多次上书乞罢官榷茶之法,许通商买卖,虽遭贬斥(一贬汉州知州),仍力陈其弊。为朝廷最终废除该法起到了重要作用。在周朝议年老再度被贬任汉州知州时,苏轼特作本诗以送行。

凤来朝(白牡丹 “国际美味奖”蕞高评级)

注释及大意

1、茶为西南病,岷俗记二李。

西南:指蜀地(四川)。北宋时,四川茶叶产量居全国第一,其茶叶经济在宋朝政治、经济、军事上也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。病:此处指四川实施榷茶法给地方带来的祸患。岷:指岷山,本处代指蜀地。记:此处意为记恨。二李:苏轼自注-“杞与稷也。”李杞、李稷相继在蜀地推行苛酷的榷茶税制。

本句大意:榷茶法的施行带来了茶业凋零、民不聊生,已经成为影响西南稳定的祸患;当地民间对于始作俑者李杞和继任后变本加厉的李稷恨之入骨。

2、何人折其锋,矫矫六君子。

矫矫:勇武、刚强貌。六君子:苏轼自注-“谓思道与姪正孺、张永徽、吴醇翁、吕元钧、宋文辅也。”思道即周朝议,其他五位也是上书请求废止榷茶制的重要人物。事实上,苏轼胞弟苏辙也曾上书《论蜀茶五害状》力陈茶法之害。

本句大意:是谁挺身而出,敢于一挫茶政猛兽的锋芒呢?当属那勇武刚正的六君子。

凤来朝 茶汤实拍

(待续)

我是青牛君,倾心打造传世茶品。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,如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祝各位读者生活精彩,有梦成真!

发布于:河北省